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,浙江省一流学科(A类),校高原学科,软科最好学科排名前5%,连续5年保持第一梯队,是全校跻身全国前10%的两个学科之一。设计学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,现有博士生导师15名,拥有国家级、省部级人才;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文旅部重点实验室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、浙江省时尚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国家级平台和10个省部级平台;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次,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,织锦作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11次。创立了“艺工商融合”培养模式,形成纺织丝绸数字化设计及理论、服装服饰设计及理论、人居环境设计及理论、丝绸设计历史及理论、数智产品设计及理论等特色方向。
主要研究方向:
1. 纺织丝绸数字化设计及理论
依托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学校百余年丝绸教育传统,提出艺工商融合的纺织丝绸数字化设计理论。研究领域包括数码仿真彩色丝织艺术与技术、丝绸数字化设计、丝绸时尚化设计理论,形成现代织锦的数字化织造、时尚化创新、国际化推广特色,实现由国家级人才领衔,以数字织造技术引领中华丝绸文化的时尚再造与“一带一路”传播。
2. 服装服饰设计及理论
依托人民美好生活衣着需求和浙江时尚产业先发优势,提出回归文化本源的服装服饰创新设计理论。研究领域包括服装可持续设计、服饰数字化设计、服装智能制造理论与方法,形成服装服饰的文化解构再设计和时尚赋能传统产业的发展特色,结合区域经济,构建服装服饰设计与品牌推广相结合的理论体系,实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国际化呈现。
3. 人居环境设计及理论
依托人民美好生活居住需求,建设美丽中国“重要窗口”,提出以文化为本源、创新为驱动、产业为依托、生态为责任的人本化、生态化、智能化的人居环境创新设计理论。研究领域包括美丽乡村与未来社区人居环境设计,形成人居环境与智慧养老、公共文化、产业运营、设计材料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跨界融合研究特色。
4. 丝绸设计历史及理论
依托杭嘉湖“丝绸之府”地域优势和学校丝绸学科特色。聚焦丝绸文物修复保护、艺术史、设计美学等研究领域,形成图案纹样、敦煌历史文化挖掘与保护、设计美学的理论性支撑特色。优势是构建了丝绸历史溯源与文物保护的融合创新,推动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的文明互鉴。在敦煌丝绸研究、南海1号丝绸文物保护方面产生重大影响。
5. 数智产品设计及理论
围绕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中“建设数字中国”战略布局,依托浙江省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和智慧生活发展需求,基于“人-信息-物理系统(HCPS)”的产品创新设计理论,通过“互联网+设计”,以数字赋能创新提供服务模式和产品,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,场景化、定制化、智能化为导向的研究优势。在智能生成、体验计算、多模态交互等领域取得突破,通过人机协同设计机理、多通道认知与交互、可穿戴传感技术与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,赋能健康时尚和数字生活体验。